来源:长江日报

6月15日一大早,记者来到位于江汉区的常青体育主题公园,最先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园林式的生态环境,绿草如茵、鲜花绽放,湖水荡漾、轻风拂面。随之而来的是公园内浓浓运动气息,2公里的环形健康绿道,加上羽毛球场、网球场、足球场、童趣园等运动场馆一应俱全。更让人惊喜的是,全园覆盖的免费5G网络让游客享受飞一般的网速,智慧跑道让运动爱好者可以查看消耗了多少卡路里,AR动物园让小朋友身临其境地与老虎、大象嬉戏,VR屏互动感让游客体验运动和游戏的快乐,健身广场的互动屏教游客打太极拳、跳健身操……


(资料图)

儿童游乐区里,三三两两的市民正带着孩子在各式游乐设施上开心地玩耍。市民田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住的小区离公园不远,步行大约需要15分钟路程。“我经常来这个公园休闲锻炼,以前这里没有这么多设施,整修之后可选择的项目多了,既可以运动健身,也可以带孩子来玩。今天我就是专门带孙子过来玩的。”她指着坐在卡通造型秋千上大声笑着的小男孩说。

在常青体育公园体验飞盘的孩子们。长江日报记者 喻志勇 摄

羽毛球馆里更是热火朝天,几十名爱好者奋力挥拍,激战正酣。场边,市民王吉发一边喝着水一边看着场上的伙伴们对战。他介绍说,自己是一名刚退休不久的“的士”司机。开“的士”久坐伤身,很多司机的腰椎都有问题。“但我一直比较喜欢运动,加上比较注意保养,所以我的腰椎还好。”他说,“退休后我把羽毛球重新捡了起来,现在基本每天都过来打。我家住在杨汊湖,骑车的话15分钟就到了。”因为职业的原因,王吉发对常青体育主题公园这一带非常熟悉。“这个羽毛球馆的位置以前是一片苗圃,后来公园翻新时修了这个球馆。就这一年多,明显感觉身边健身的地方比以前多了,平时想锻炼身体蛮方便。”

常青体育主题公园由原常青公园改建而成,前身为江汉苗圃基地,2001年1月正式开园。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园内景点设施均已老化,功能分布不合理,已满足不了新的城市公共空间和周边市民的需求。于是,江汉区相关部门邀请市园林专家,并走访周边街道、社区、学校,在市民、园长、游客的建议基础上,结合当前武汉市体育局正在推进的体育公园建设,创新提出“运动赋能”理念,力求满足各个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历时两年,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打造出这座以“5G”“智慧”为主题的新型体育公园。

瑜伽爱好者在常青体育公园训练。长江日报记者 喻志勇 摄

6月15日,2023年武汉市群众体育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江汉区举行,与会代表实地考察和调研了常青体育主题公园的建设和使用情况。江汉区体育局局长杨振威介绍,在公园规划和改建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公共绿地复合利用,特别对公园“运动赋能”——园区一级园路全部铺设塑胶跑道,形成全长2公里的环形跑道,修建七人制足球场2片、网球场4片、羽毛球场10片和7000平方米的游乐场,这些新增的体育设施吸引了大量的青少年和儿童。

杨振威介绍说:“江汉区是全市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区,可用寸土寸金来形容,如何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全民健身供给一直令人困扰。近一年来,江汉区通过对辖区街道、社区认真调研,在与居民深入沟通后,根据自身情况不断加强健身设施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就近就便、公共均等的体育健身服务,常青体育主题公园只是其中之一。”

令人振奋的是,随着常青体育主题公园等一批体育设施改建完成并投入使用,江汉区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也从全市倒数第一的1.12平方米达到了2.41平方米,接近2.45平方米的全市平均水平,其增幅高达115%,高居全省第一,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江汉区的群体工作,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人均体育面积增幅翻倍的目标。其主要经验可以总结为领导强、方法实、机制活,值得全市其他各区学习。本次会中特意安排参观了常青体育主题公园,就是想让各区体育部门到一线、到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开拓工作思路,在找差距的同时抓落实,把今年的群体工作做好。”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是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工作中一个最基础最重要的数据和指标,目前武汉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仍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全市将新改扩建10个体育公园。为此,市体育局近期出台了相当优惠的政策方案,激励和支持各区新建改建体育公园,以期逐步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的体育公园体系,真正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

(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