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年来,淮安区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紧扣“高效便民、服务多元、技术赋能、信息覆面”原则,探索推行“四边形”就业服务,着力构建,促进更多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

完善“周边”布局,健全就业体系。淮安区夯实“三级联动”基础,以高质量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区、镇、村三级联动发力,建成人社基层平台17个,全部接入省人社一体化系统,实现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申领、失业登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等25项就业创业工作就地就近办理,打造15分钟就业创业线下服务圈,月均办件2500件以上。“三链融合”创新载体,围绕群众就业需求,多次开展实地调研与专题研究,以实现政策链、业务链、服务链“三链融合”为目标,高标准建成淮城街道环城社区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整合多项功能业务,建站以来已帮扶86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其中已享受就业创业培训等就业援助政策31人。

促进“双边”对接,拓展服务空间。淮安区健全基础数据,通过务工人员返乡调查、服务专员上门调查和全区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建立健全劳动力基础信息、务工地点、技能水平、就业意向、政策需求等基础台账;通过季度性企业用工需求调查与企业上门走访服务,建立用工需求、岗位设置、发展困难、政策需求等信息清单,为开展精准就业匹配提供数据支撑。建强招聘矩阵,利用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形成以区人力资源市场为主渠道,送岗下乡、平台推送、广场招聘等多形式并行的立体化招聘格局。今年已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等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44场,提供就业岗位7083个,帮助252家企业招聘报名5900余人次、招聘录用3680人次。

强化“身边”帮扶,提升服务质效。淮安区依托基层人社服务平台,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一对一”帮扶。人社服务专员主动靠前服务,定期开展走访摸排,及时认定就业困难人员,制定个性化就业帮扶方案,持续提供招聘岗位推介、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等就业服务,并动态跟踪管理,确保零就业家庭一个月内动态清零。今年以来,共走访摸排就业困难群体1242人,提供就业援助服务1994人次,帮扶实现就业1140人。

实现“手边”可及,优化服务措施。淮安区创优公共服务,以数字化改革为支撑,推行“就业登记一件事”“青年服务一件事”“个人创业一件事”等多项人社服务事项打包办服务,构建“互联网+人社”互联互通的服务网络,全面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推广便民程序,广泛宣传发动群众使用“淮安区就业”微信公众号、“就在江苏”就业服务平台等线上就业服务程序,高频次实时推送招聘信息、业务办理、优惠政策等各类信息,促进城乡劳动力“掌上”就业有渠道、“手边”服务触屏可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