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四省会城市居民出行可享“同城待遇”

武汉晚报讯(记者吴曈 通讯员谢宏)2月21日召开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九届会商会上,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市签订《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一码通域”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促进区域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一体化发展,共同探索“同城待遇”。

在同日签订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明确提出,要聚焦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居住、婚育、出行等民生高频领域,分级分类分批编制公布通办事项清单,推进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市通办”。

同时,四省会城市将依法推进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和转移接续,健全合作共享机制,着力打造住房公积金区域合作的样板区。

“一码通域”的合作框架则包括5个方面的合作内容。例如,推动居民数字身份认证体系打通,做好城市“一码通”等基础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一码通域”工程,为场景建设、推广提供指导和政策支持;制定“一码通域”平台建设和接入标准,规范技术架构、接入组件、界面交互等建设要素,明确访问入口和服务应用接入等标准要求,提升“一码通域”平台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依托居民数字身份互认,共同建设、维护“一码通域”服务专栏,居民在长江中游省会城市出行时,以城市定位为基础,提供“继续接受原城市服务”“切换到长江中游省会城市服务”两种选择,实现应用无感切换。

根据各地“一码通”应用建设情况,结合居民企业需求,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常用服务方面梳理形成“一码通域”服务清单,由各地共同维护,每半年更新一次。

此外,四省会城市将及时总结“一码通域”经验模式,向长江中游城市群12个观察员城市推广,并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其他区域城市合作,依托“一码通域”等平台,实现一次对接,多城市互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