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通讯员 李俊芳

12月13日,湖北省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现场培训会在十堰举行。极目新闻记者在会上获悉,湖北将按照覆盖城乡、节地生态、规模适度、公益惠民、建管同步的原则,以县(市、区)或乡镇政府为主体,推进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明年将重点支持县级以上城市公益性公墓和共同缔造示范村公益性公墓建设。


(相关资料图)

公益性公墓建设探索出四种模式

记者从培训会获悉,三年来,湖北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特别是探索出了平原、丘陵、山区等多种改革模式。

作为平原地区的代表,江陵县实行总量控制,全县只新建和改造共16处公益性公墓,就实现了县域全覆盖。他们还对全县所有坟墓进行清查,绘制电子地图,为一律在公墓内安葬奠定了基础。

作为丘陵地貌代表的谷城县,率先探索林地墓地复合利用,形成“半亩林地、10万元投入、100个墓穴”的模式,建成和在建农村公益性公墓195个,实现全覆盖。民政部也高度评价“谷城模式”为“殡葬改革北有沂水、南有谷城”。

而十堰市作为山区代表,将城关镇和主要乡镇划为火葬区,治理散葬坟墓7.9万座,有效治理了“推窗见墓、青山挂白”现象,全市建成城乡公益性公墓114个、在建121个,为山区推进殡葬改革提供了范式。

秭归作为土葬改革区,探索“墓区变景区”“墓园变果园”“墓园变游园”的散坟整治模式。他们还有序实行火葬,将城关镇划为火葬区,火葬区火化率100%,生态安葬占到总量的25%。

推广“林下墓地”,不再“推窗见墓”

作为现场培训会的举办地,十堰市也展示了公益性公墓建设的一系列新尝试。

十堰鹤架山人文纪念园

十堰市民富小区是一个新建小区,小区后面的山上有170多座历史形成的散葬墓地。“推窗见墓”一度让居民反映强烈。十堰市通过对散坟整治,将原有的立式墓碑换为卧式墓碑,同时通过增加绿化,利用林木的遮蔽,让散葬墓地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建墓不见墓,这样的思路在十堰还有更多的运用。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有一处农村公益性公墓,一眼望去,似乎看不见公墓的影子,但实际上,卧式墓碑就整齐地排列在林间空地上,“林中有墓,墓在林下”,这正是为了解决公益性公墓用地问题的一项新尝试。

今年,湖北省民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为此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城乡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用地保障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林下墓地实行备案制的相关措施。

据了解,南漳县、恩施市等地已率先落实林下墓地备案制,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其中恩施市仅投入1000多万元就实现了乡镇公益性公墓全覆盖。

三年后公益性公墓覆盖所有县市

极目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湖北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公益性公墓覆盖所有县市及60%以上的乡镇中心村。

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共同缔造”理念,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要通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做好统筹规划,贯彻节地生态的理念,用好用地政策,各地可以优先选择建设投入小、周期短的林下公墓。

针对资金投入问题,会议提出,可以采取“本级财政投入一点、专项债券申请一点、中央和省级补助一点、关联项目融合一点、公益收入补充一点”的方式,在保证公益性的前提下,多渠道筹集资金。同时,还要解决管理监督问题,确保殡葬改革成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