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越梅

编 |  吴 弩 

近日,“2023遵义·汇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传递出汇川要与仁怀、习水合力打造遵义白酒“黄金三角”的信号。贵州再次吸引了行业的目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去年,“中国白酒产业矛盾积累已经到达临界点”的哨声响起,酱酒产业开始以更加冷静和理性的思维来面对产业链的发展,着手梳理从生产到流通、再到销售的一系列问题。

同时,随着“新国标”的落地和一系列关于生产、市场、环保条例的颁布,产业总体走向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流发展观念。

今年,“全面放开”的消息提振了行业信心,但市场总体呈弱复苏态势,酱酒全产业链也将持续面临市场考验。

产能扩张与销量下滑、高库存量与低开瓶率、高端和次高端的急速扩容……行业洗牌正在加剧。在这个过程中,品牌、产品、生产机制都在进行着筛选和优化。

作为酱酒的核心产地,回看这半年,贵州有些什么动作?黔酒的高质量发展进程如何?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几个关键词来寻找答案。

关键词一:四区多点

贵州是酱酒核心产地,酱酒是贵州的支柱型产业,二者相互支撑,共荣共生。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酱酒产业的调整不可避免,但这一轮调整并不是单纯的被动,贵州各相关单位和企业对此普遍抱以积极的态度。

今年2月,遵义方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要推进“四区多点”产区建设,形成包括仁怀、习水、赤水、汇川、播州、桐梓在内的多个白酒生产地同步发展的产业模式。而遵义酒业协会也在2月对赤水、习水、桐梓等涉酒县(市)走访和考察,着力提升多点产地的酿酒水平。

此外,今年贵州公布的白酒相关重大项目落址也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倾向。

关键词二:配套补齐

在2月份,遵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推动白酒包装配套产业80%以上实质性落户遵义。为实现这一目标,贵州各白酒主产区半年来依托现有资源,不断提升包装材料本地配套率,积极拓宽产业链上下游。

例如,在习水除了计划打造集罐装、包装、物流为一体的白酒物流园外,还计划引进酒糟综合利用、高档白瓷瓶精加工、精品包装智能制造等项目。

到6月29日,贵州综合广播官方公布,贵州目前已拥有6个白酒包装配套产业园,省内包装配套率稳定在80%左右。可见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关键词三:加强环保

今年3月起,《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开始执行,进一步规范赤水河流域内相关企业在白酒生产、项目建设、污染物排放、农药使用等方面行为。

在该条例正式执行前3天,贵州省政府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五个部门联合解读条例重要内容,肯定了条例出台对贵州白酒产业永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仁怀方面也提出,2023年将新增清理退出白酒企业(作坊)100家以上,确保白酒生产企业的总数控制在1000家以内。

关键词四:大众酱香

在市场层面,今年以来贵州百元价格带酱酒频频上新,前有茅台的台源酒、习酒的圆习酒,后有夜郎酱酒、容大酱酒·土豪金、以及洋河旗下贵州贵酒的两款“贵州老字号”新品等,“大众酱香”成为行业热词。

“这可以理解为酱酒理性回归的现象之一,经历了三年的不确定性之后,市场总体消费偏向保守,并且高端产品大部分‘倒挂’严重,酱酒再持续‘走高’显然不现实。”有行业人士表示,“在高端红海一片的情况下,百元酱酒则可以让企业参与新的竞争,拥有更多发展的可能。”

其中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就是名酒下沉。对于茅台、习酒这类品牌来说,大众酱香产品是作为企业百元价格带的补充,结合近年来名酒在渠道上的下沉探索,企业将可能进一步拓展开大众市场。

关键词五:下市场

今年“黔酒中国行”、“遵义产区名优白酒神州行”等活动陆续启动,贵州白酒企业频频下到市场。

前不久,由茅台引领的20多家白酒企业在河南市场走访调研,茅台集团董事长丁雄军更是连续调研了河南、陕西、甘肃三省市场。此前,习酒、国台、安酒等企业也多次下市场做调研。显然,贵州产区、酒企没有选择“躺平”,而是通过更直接的方式强化产区、企业和消费市场之间的黏性。

记者小结:

回看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白酒是周期型产业,酱酒的独特性在于酿造周期比其他香型更长,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当下的调整或可理解为是一场“进化”,而贵州则在“多样性”和“优质性”方面进行产业的调整和升级。

首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行业人士分析道:“总体来看,上一轮调整对高端消费市场造成了截断性的打击,而这一轮调整是市场消费降级形成的整体性压力,行业需要适应新的变化。‘适者生存’是不变的逻辑,大众酱香就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一个举措。”

其二,产业集中,保障“生态”优质性。酱酒的迅速扩张遗留下了一系列生产、环保、市场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这两年贵州一直在推进小作坊、小企业的兼并重组,出台各项政策综合治理产区生态。

其三,竞合发展,保障“生物”多样性。随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强,优质产能、优质资源也将进一步向优质产区靠拢,贵州酱酒一方面借“酱酒热”进行多产区的优化打造,另一方面,持续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的集中落地。

而这些,实际上都在推动着贵州整个酱酒产业生态中的“生物多样性”,使其更加稳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