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实习生 杨莹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澳大利亚举行的女足世界杯上,正在为小组出线打拼的中国女子足球队引起了很多球迷的期待和关注。
有考古专家介绍说,在登封汉三阙的启母阙和少室阙上,有“女子蹴鞠”的石刻画像,那是被国际足联认可的史料记载最早的足球运动。
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中,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被列为河南入选项目的前三位。
启母阙
汉三阙上“蹴鞠”忙
提到足球运动,一般人都知道现代足球发源于欧洲,有着100多年的历史。但实际上,足球发源于中国,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国际足联和亚足联就曾在2004年公开宣布中国是足球运动的发源地。踢球,在中国古代叫做蹴鞠,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足球运动。
据相关史料记载,蹴鞠作为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最早记录的文献是《战国策》和《史记》,其中《战国策·齐策》中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司马迁在《史记·苏秦列传》中也提到苏秦在向魏王介绍齐国首都临淄时说,临淄的人民富庶殷实,其民无不以“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为乐。可见,蹴鞠早在战国时期便已发展成了一种广为盛行的娱乐方式。
少室阙女子蹴鞠图
到了汉代,蹴鞠极为盛行,相关文献记载诸多,甚至还出现了研究蹴鞠的专门理论著作《蹴鞠二十五篇》。更可贵的是,在登封的汉三阙中,启母阙和少室阙上都有“女子蹴鞠”的石刻画像,不仅记载了古代足球运动的发展,更是无可辩驳地说明了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有了女子足球运动,是足球发源于中国最早的文物实证。
启母阙女子蹴鞠图
启母阙上雕的“蹴鞠图”画面为两个女子蹴鞠,身旁有几位女子观看,其中一个女子跃身而起,侧脚一踢,动作之优美,场面之激烈,给人带来身临其境之感。少室阙的东阙南面上刻有蹴鞠图,图上一个头挽高髻、长袖飘飞的女子,高高跃起踢球,两旁各一乐人击鼓伴奏,造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幅蹴鞠图比启母阙上的画面更加完整,也更具观赏性。汉三阙中的蹴鞠图,既再现了汉代女子蹴鞠运动的真实场面,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女子蹴鞠物证。
天地之中汉三阙
2023年7月14日,国家文物局印发《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被列为河南入选项目的前三位。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在“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类别中,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被列为前三位。
作为极少的汉代建筑遗存,登封有三处汉阙,俗称“汉三阙”,2010年8月1日,太室阙、少室阙和启母阙作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庙阙,登封汉三阙距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也证实了早期人类对“天地之中”的信仰。
太室阙
太室阙,位于登封市嵩山太室山前中岳庙的南面,是中岳庙前身太室祠前的神道阙(庙阙又叫神道阙),始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为当时的阳城长吕常所建,后来成为历代中岳庙前导空间的重要建筑。太室阙由青灰色块石垒砌,分东西两阙,阙门间距6.75米,相对如门,是中岳庙的象征性大门。两阙的结构完全相同,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阙的上部用巨石雕砌成四阿顶,南面阳刻“中岳泰室阳城”六个篆字,西阙有隶篆参半的铭文,记述造阙的经过,上书“元初五年四月阳城□长左冯诩万年吕常始造作此石阙”等字。阙身的石面除了镌刻铭文外,其余都是以石块为单位的雕刻画像,有车马出行、剑舞、神话故事以及动物等五十余幅,再现了汉代的生活场面。
篆书“中岳泰室阳城”
少室阙
少室阙,位于登封市嵩山少室山东麓,是汉代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少室阙以青石垒砌,保存较为完整,建筑构造和太室阙大致相同,其东西两阙的结构也基本相同,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两阙一南一北,相距6.75米,相互对峙。阙身由正阙和副阙两部分组成,正阙顶部用巨石雕成四阿式;副阙象征围墙,因此比正阙低,其顶部为半个四阿顶。少室阙始建年代,因阙铭仅残存“三月三日”四字,故不得而知。《少室石阙铭》刻于西阙南面,为篆书,存字二十行,每行存四字。西阙北面背面有阴刻篆书 “少室神道之阙”六字,东阙北面也有四行隶书文字,其余的文字基本剥落。此外,少室阙阙身浮雕了车马出行、赛马、训象、马戏、蹴鞠及山水等图案共计六十余幅,反映了我国汉代的民俗风情。
少室阙四阿顶
少室阙阙身雕刻的马戏图中有两匹骏马,骏马腾空飞驰,前一匹马鞍上有一名挽双丫髻的少女,穿着紧身衣服,倒立在马背上,而后一匹马上的女子舒展长袖随风飘扬,人体自然后倾,这些表现手法充分显示出奔马飞奔时的情形和汉代马戏表演的惊险技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少室阙阙身雕刻的马戏图
启母阙
启母阙,位于登封市太室山南麓万岁峰下,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为东汉延光二年(123年)颍川太守朱宠所建。阙的北边不远处有一开裂的巨石,即是启母石,根据文献《淮南子》记载,上古时期大禹奉命治理泛滥的河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妻涂山氏化为巨石,巨石从北面破裂而生启。西汉武帝游览嵩山时,为此石建立了启母庙,今庙已不存。
鲁迅手绘启母阙
启母阙以凿石雕刻砌成,分东西二阙。西阙阙基为两层长方石板,下层石板较大而薄,阙身用长方石块垂直垒砌在阙基上,阙顶残毁过甚,残存部分在阙身上部东侧,雕作四阿顶。西阙北面有两方阙铭,一方为篆书启母阙铭,为时任颍川郡主簿的堂溪协书写,前12行为题名,满行7字;后24行为四言颂辞和仿楚辞体裁的赋,满行12字。内容主要是赞颂禹治水的功绩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以及对汉王朝圣德的歌颂。另一方为隶书请雨铭,在启母阙铭下,东汉熹平四年由时任五官中郎将的堂溪典书写。共计18行,每行5字,现仅存11行。其中堂溪典是堂溪协之子,父子二人俱是书法名家。此外,铭文间隙处及其他石块上还浮雕了人物画像、日御羲和、启母化石、夏禹化熊、郭巨埋儿等历史故事画像70余幅。
启母阙铭文
汉三阙犹如历史深处的照相馆,记录着那个时代的社会百态,为我们还原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汉三阙画像上的蹴鞠、车马等,已演化为当前人们生活中的足球、汽车,这不禁令人感慨万千。汉三阙上的多彩世界,未来仍将延续在我们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