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上旬,宣州区新田镇新泰村村民张正坤在新田镇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种植宣木瓜苗。叶婷婷 摄

执科学之“尺”,拿勤奋之“剪”,给土地“量体裁衣”,为一寸寸期待丰收的土地,送去“高级定制”。


(相关资料图)

眼下,又到万物生长的春天,我市选出的817名科技特派员,再次奔赴全市各地的田间地头,为健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产业提“智”、乡村振兴提“质”贡献力量。目前,我市“科特派”已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全覆盖。今年第一季度,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44个,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7450人次,促进企业增收3475万元。

送服务

破解农业生产的技术难题

4月,春管正当时。

“多亏了科技特派员,从幼蟹管护、饲料配比到养殖环境管理,都有他们提供保障。”宣州区水阳镇养殖户李达对发展幼蟹养殖的信心,很大一部分来自“科特派”“24小时”的跟踪服务。

水阳镇被誉为“中国幼蟹第一镇”,全国每7只幼蟹,就有一只来自水阳。螃蟹养殖的重要性对当地农户而言,可见一斑。

由于今年入春气温升高、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不少养殖户心里“七上八下”。“夜里睡不踏实,生怕幼蟹对环境不适应,导致‘夭折’。”李达向记者介绍,2月底他们把自己的苦恼反映给“科特派”后,立刻得到了“科特派”第一时间的“把脉问诊”。

水阳镇科技特派员唐八一等人,深入各家养殖基地,实地察看了解水体、幼蟹等情况,结合气温走势,给出“药方”对症下药。对共性问题,召集当地养殖户们“集体会诊”:较高温度容易导致螃蟹病害较多,接下来一两个月要在持续给水体、塘口消毒杀菌的同时,注意纤毛虫的防治。建议饵料中再提高36%高蛋白配比,保证春季螃蟹成长的营养需求。

“‘科特派’的服务贯穿了我们养蟹的全流程。”养殖户们的话可不假。

4月中旬,水阳镇养蟹大户葛其寿正在自家池塘边,指挥工人将伊乐藻移植到养殖塘的水底。“伊乐藻能净化水质,鱼和蟹也都爱吃它。”葛其寿告诉记者,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会加速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污染。大面积种植伊乐藻是“科特派”建议的进行养殖尾水生态治理的手段之一。

原来,近年来,污水治理,是养殖户关心的大事。“紧盯关键、解决问题,坚决把服务送到最需处。”“科特派”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

以问题为导向,“科特派”通过深入调研发现,该地先天水域优势好,可以在充分发掘养殖池塘自净能力,加强原位修复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提升河沟异位尾水净化能力。“我们在岸带、浅水区移植沉水植物金鱼藻、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等复合型水草。”葛其寿介绍,在不宜水草生长的深水区设置凤眼莲生物浮床,利用其极其发达的根系吸附氮磷,同时投放滤食性的鱼、螺贝类等,构建了生物浮床—滤食性鱼类—沉水植物—螺贝类的立体生物净化系统,净化后的养殖水质可达地表水Ⅲ类以上,水质清澈,可循环使用,实现了养殖尾水“零排放”。

“科特派”的保姆式帮忙,助力了水阳镇幼蟹产量节节攀高。目前该镇年产量约7000吨,产值约3.5亿元。

受益的可不止水阳镇,目前我市深入贯彻《宣城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科技强农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建立科技特派员合作机制,市县两级安排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专项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服务和创新创业示范。

科技特派员也均围绕各县市区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在农田里为农户开展“点菜式”的互动和交流,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米”。

传技术

培育本领过硬的乡土人才

“做给农民看,不如领着农民干。”这是我市科技特派员们的行动方针。工作中,他们注重当好科技创新的“行动派”,让技术像种子一般,在广袤田野生根发芽。

陈曌,既是旌德县旌玉屏粮食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我市“科特派”之一。近年来,他在旌德县广泛推广鸭稻生态共育、猪—沼—稻循环经济等科技种养模式,常年向农户介绍测土配方施肥使用、频振式杀虫灯防治病虫害等农业新技术。并且还主动在各乡镇组建了科普乡村e站,广泛开展基层科普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在他的引领带动下,目前他和农户们共同建设了500亩粮油示范基地,15000亩订单农业基地,发展现代化、规模化、智能化农业。

“小陈经常来田里手把手教我们水稻种植技术,他采取统一提供良种、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标准品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购加工的方式,让我们安心种田。”在旌德县三溪镇农户姜宇眼里,陈曌是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的负责人,他作为“科特派”推广技术,大伙自然“拍手赞”“跟着干”。

“每周至少1次到安莲村。”是2019年以来,科技特派员裴志军和宣州区黄渡乡安莲村村民的承诺。

裴志军作为黄渡乡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在该村大力推广烟叶种植,安莲村的烟叶种植面积从2019年的810亩发展到现在的1300亩。通过这片“黄金叶”,安莲村的烟农种烟效益提高到4000元/亩,烟农种烟户均收益稳定在35万元左右。“裴站长为我们传经送宝,用扎实的技术,帮我们的土地生出了更多的‘金子’。”安莲村的村民真心为“科特派”点赞。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单打独斗”,我市还开展科技特派员团队服务。

围绕市、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强市(县)校(企)战略合作,组建由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的“链式”复合型科技特派团。2022年新备案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家,组建市级科技特派团22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1个、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2个。安徽农业大学家禽全产业链特派团与宣州区共建家禽种业与高效生产技术创新中心,与宣州、广德、宁国等地多家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开展新品种培育和健康养殖技术研发推广,全产业链产值达20多亿元。宁国市林业事业发展中心联合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建科技特派团,推广多项生态修复、绿色防控、林下经济等新技术,探索林地托管等新经营模式,全产业链产值达14亿元,惠及林农5万人。安农大科技特派团与安徽华栋山中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实施省重点研发项目“特色皖南土鸡高繁品系培育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完成“徽鲜鸡”国家性能测试,已申请国家级新品种审定,并建立现代化良种繁育中试线,进行示范推广。农科院专家与安徽省康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油茶抗逆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与郎溪县新和村构建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合作模式,该村每年获得分红10多万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