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实习生 蔡金利 王林艳


(资料图片)

加大力度恢复和扩大消费,集聚国际消费资源,创新国际消费场景,完善国际化消费服务功能,着力打造世界级文旅观光、生态休闲滨水之城,国际化时尚艺术、活力健康大学之城和全方位数字生活、新型消费创新之城,建设引领中部、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武汉着力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极目新闻记者 李辉摄)3月17日,武汉市发布《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7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2700亿元,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30万人次,展会节事活动达到800场次;到203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0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7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4000亿元,入境旅游人数达到350万人次,展会节事活动达到1000场次。

支持住宅小区布局智慧门店

近年来,武汉深度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国际滨水旅游名城风采得到进一步彰显。《实施意见》提出,将厚植亲水文化,融合城市历史人文特点,建设两江四岸、东湖生态绿心等重点滨水文旅展示区,打造世界闻名的文旅观光、生态旅游目的地。

随着“百万大学生留汉”项目的深入推进,武汉这座城市越来越年轻,《实施意见》提出,将释放科教人才优势对消费的牵引潜能,建设一批创意空间,创新培育一批消费业态。

同时,加快建设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零售消费高效融合,推动数字赋能,支持办公楼宇、住宅小区、旅游景区布局各类智慧门店和智能化设施,培育智慧商店等新零售示范应用场景。

打造1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在零售新业态方面,配齐保障类和品质提升类社区业态,鼓励品牌数字化升级,推进便利店均衡发展,打造1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在文化旅游方面,持续打造汉派艺术品牌,举办一批国际国内知名艺术节会,鼓励文化文物单位依托馆藏文化资源,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读书之城”建设,打造“书香武汉”阅读品牌,建设亚洲一流购书中心。

同时,建设知名景区品牌,规划建设知名新型景区、世界一流水上乐园和水上设施,打造100个网红打卡地;打响“夜江城”夜游品牌,鼓励旅游企业开发夜游项目和线路,发展夜游相关消费,打造10条知名“夜游江城”线路和一批大型文旅综合体。

大型赛事可有效刺激消费,武汉将培育体育消费,依托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资源,加快体育消费集聚区建设,发展时尚运动项目和延伸体育消费项目100个。

提升航空路等6个商圈建设水平

气温逐渐升高,武汉商圈消费“春意融融”,各大商圈人如潮涌。《实施意见》提出,将加快消费载体提质升级,提升航空路、中南中北等6个商圈建设水平,形成一批国际一流商圈。推动江汉路步行街、光谷步行街、楚河汉街等重点商业步行街业态提升,打造高品质步行街。加快打造花园道、K11广场等11条特色街区。支持九峰森林动物园等园区建设,挖掘“园区+消费”新潜力。推进武商梦时代、武汉华联(SKP)等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运营,打造新型标杆式购物中心。

根据计划,武昌地区以环东湖片为核心,打造滨水旅游消费核心区;汉口地区以黄陂天河片为核心,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特色型空铁枢纽免税旅游消费集聚地、国际化消费集聚区;汉阳地区以环后官湖片为核心,打造生态宜居消费新区;将武汉新城打造成为引领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支撑长江中游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极核;支持长江新区打造世界级滨水城市形象展示区。

2030年底轨道交通里程突破850公里

2022年,武汉被确定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实施意见》提出,将高标准建设现代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流通体系和国际物流中心,推进机场扩容升级,加快形成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提升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集散能力,扩大中欧班列服务范围,力争打造中欧班列中部集结中心。

国内直达交通网络上,加快建设“超米字型”高铁网络,加强都市圈城际铁路延伸对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四网融合”,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同时,构建以武汉为中心、辐射武汉都市圈的“七环三十射”高快速路网络,推动武汉都市圈出行直联直通直达。

目前,武汉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数达到509公里,《实施意见》提出,着力打造“世界级地铁城市”,力争到2030年底,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850公里,在场站综合体内导入城市商业、商务、文化服务功能,促进大型商业设施、大型体育场馆、文化场所、旅游景点等与市政交通互联互通。

每年举办5场以上重要外事活动

作为受关注度越来越高的国际大都市,武汉明确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为目的,加大对外开放交流力度,拓宽国际消费合作领域,打造国际化、快捷化、舒适化的消费环境。

近年来,武汉持续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完善涉外医疗机构、外籍人员移民事务服务体系配套,规范建设服务场所多语种标识,建设国际化社区,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国际性组织和国际商会协会落户武汉。《实施方案》提出,将用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争创境外人士境内移动支付服务试点,建设出入境“15分钟服务圈”。

为进一步拓宽对外开放交流,武汉将按照每年举办5场以上重要外事活动的标准,深入实施“友城常青”工程,每年开展15项友城重点交流项目,同时,深化武汉都市圈城市在重点消费领域合作,推进省域消费联动,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分工协同,推动消费产业共育共通,支撑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来源:极目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