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已立,暑难消,徐州北枢纽十里编组场一片繁忙,机车在股道间穿梭,牵引着编组好的车列驶向四面八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9日上午10时15分,“室外防护员李开军,设备复查人员可以上道,请注意瞭望避车”“室外防护员李开军收到,两组作业人员准备上道”,伴随着对讲机中的呼唤应答声,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电务段徐北车间上发场信号工区工长王冠楠、副工长靳君分别带领一组作业人员上道复查信号设备。
清晨6时30分至9时30分,徐州地区工电两家联合在上发场北咽喉集中“大兵团”作战,更换钢轨、复式交分道岔杆件、轨道电路引接线,捣固、打磨线路……
施工点结束后,近200人的大部队撤离站场,上发场信号工区两个作业小组依然坚守在现场,待三趟重载列车轧道后,对上午施工区域内信号设备逐台复查。
该工区管辖15个股道,北咽喉道岔52组、其中复式交分道岔8组,轨道电路区段42个、信号机40架。“咽喉区轨道区段连区段、道岔连道岔,相互影响,一旦异常,将会影响暑期列车运行秩序,我们丝毫不敢怠慢。”副工长靳君抬头望了望不远处排队待发的机车和列车。
2组6名作业人员紧张忙碌着,在道岔、轨道电路、信号机间穿梭,横越线路“手比眼看口呼”,弯腰、下蹲、瞭望……
咽喉区机车往返运转,道岔动作频繁,20分钟不到时间,715/719#道岔来回转换三次,开通三个方向进路……机车轰鸣、尘土飞扬,没有一块阴凉地的作业现场,更加炽热难耐。
11时10分,轨面温度接近60摄氏度。 “立秋之前,午时温度轨面经常高达60多摄氏度,上道一身汗、衣服全湿透,2L的大水壶,每人至少得两壶。”工长王冠楠皮肤黝黑,一头短发,火辣的阳光照在脸庞上、映着汗珠发亮。
职工高翔起身用袖口抹去脸上的汗水,露出了左臂上的红色刮痕,更换道岔杆件作业空间狭窄,需要用手扒开道渣,手臂很容易与道岔杆件下部道渣、杆件凸起部位“亲密接触”。“我这都不算啥,防护员李开军腿部疲劳不适,到医院诊治后仍然坚持回到岗位,穿上这身工装,咱们就要对得起这份责任!”
顺着高翔手指方向,看到防护员李开军手握对讲与室内防护员密切联动,目不转睛,时刻洞察列车运行动向,及时给现场作业人员传递列车运行信息。
11时30分,太阳当空,线路一旁翠绿的柳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此时作业人员从已经在线路上工作近6个小时。
“5道发京沪北线、12道发陇海西线列车信号好,请作业人员下道避车”,作业人员闻声迅速下道。
作业负责人靳君下到安全地点拿出手机,熟练地在“工电供综合食堂”微信工作群中发出第21次留餐信息。工区和就餐的地方距离作业地点2公里,上午新更换的工电务设备存在磨合期,加之早晨到中午温差变化,为了确保设备异常时第一时间得到处置,安排值守人员、携带应急工具“钉”在现场,经常在中午13时左右3人一组,轮番就餐。
下午15时左右,作业人员又要开始次日的施工的准备作业,将一直忙碌到晚上18时,日行近2万步。夜间工区通过集中智能监测、道岔缺口监测系统跟进实时浏览,确保信号设备安全运用。
入夏以来,强对流天气与高温酷暑交加,徐州北编组站上发场标准化设备整治步入攻坚阶段,车务部门积极协调天窗资源,徐州地区工电务人员集中技术力量连续鏖战近90天……以优质的设备质量确保徐州北枢纽地区列车安全正点、四通八达。
铁路人凡人微光,甘当铺路石,用心点亮信号灯,保障一列列满载货物的班列鸣笛启程、驶向远方......
(《零距离》记者/卢井霞 李巧林 实习生/徐博然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