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泰州市各级人大代表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中,深化“你点我督”工作机制,以数字化、走心化、专业化三部曲,解决群众“身边小事”,不断拓展和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数字化:24小时“出题”、全流程可视

在泰州海陵区,时不时便能在小区宣传栏、休闲广场处看到一张“你点我督”小程序码,手机扫一扫,是各个区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的留言平台。“您‘码’上说,我马上办”的宣传标语凸显了它的温度与速度。

“老百姓有问题提出来,我们会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拍照,形成建议,通过‘你点我督’平台向政府相关部门‘下单’。”海陵区人大代表,城东街道鲍坝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殷筛林向记者介绍。前不久,有居民线上反映,小区商户门前路面破损影响通行,他多方奔走,找到泰州市住建局、海陵区住建局反映:“这个问题提出以后,3天后平台就给出了安排,整个事情一个多月解决完毕。”

“3天安排、1个月解决”……反映问题的居民同样可以在小程序看到这一实时进度。道路修好后,殷筛林代表又邀请老百姓到现场查看,能否给出好评,由居民进一步留言评价。据了解,“你点我督”综合服务平台最初由海陵区城东街道探索打造,2022年在海陵全区推广。海陵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工作委员会主任孟萍介绍,借用数字化手段,他们已建立起“选民出题、代表点题、政府解题、人大督题、群众评题”的闭环路径,居民随时提、代表随手看、全程实时督。运行一年多来收到代表建议562项,完成办结300多项。

其他区同样在积极探索。在姜堰区三水街道锦联社区,居民通过“二维码”实现了“家门口种菜”。三水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庞爱林回忆这一过程说,锦联社区是大型农民搬迁安置区,大家多年的农耕习惯此前曾引发争地种菜的矛盾,街道在社区、工业园区、商务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张贴“你点我督”二维码充分征集意见,人大代表多次走访周边群众和社区干部,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协商,最终对该小区的绿化进行了适当退让,家家户户都有了“半米菜园”,“既满足了群众需求,又解决了社区管理难题。”庞爱林说。

5月6日,泰州市委办公室正式转发《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深化“你点我督”推动解决民生问题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你点我督”在市级层面全面推开,结合实际细化落实。

走心化:将心比心、办到百姓心坎上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心比心,每一件小事办成背后都是无数次的沟通。

今年4月,泰州市高港区徐庄村举行了通气点火仪式,成为高港区第一个100%接通天然气的村庄,惠及680多户村民。“‘送气进村’比城市老旧小区改造难多了!”泰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林惠宇表示,“燃气管道从哪里走每家都有自己的要求,有些地方涉及村风民俗不可以开挖、架线,相邻的两家往往又有不同的意见。”

这一点,今年71岁的高港区人大代表徐勤生颇有心得,连续六届当选的他认为“作为基层人大代表,要了解各家各户的情况,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正是他在挨家挨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村民有安装管道燃气的需求,多次在议政代表会、区人代会上提出相关建议,今年初“推进管道天然气建设”以全票确定为2023年高港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由于村房屋布局分散,燃气通道铺设成本高,有的村民觉得价格难以承受,徐勤生带领“清风徐来”工作室全体代表用脚丈量全村燃气管道的长度,积极跑有关部门,和燃气公司争取优惠,原本6300元一户的费用降到3400元,又村集体出资一部分,最终每户只需要花2000元。对于特殊困难户,他还个人掏腰包帮助解决。“热心、热情,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说话,所以大家都服他。”泰州市高港区口岸街道徐庄村村民王立新说。

姜堰区天目街道六尺巷是一处老旧小巷,一度道路坑坑洼洼、缺乏夜间照明……“居民们改变小区面貌的愿望很强烈。”区人大代表、天目山街道政法和社会管理局副局长陈骥说,但居民间的意见、利益诉求各异,老旧小区改造常常遭遇阻碍,“我们东家进西家出,引导小巷居民参与自治。当时先在广场改造的,大家看到效果觉得不错,就非常支持,还自发成立了志愿巡逻队维护环境和治安。”如今六尺巷成了当地的“魅力小巷”“文化小巷”:政策法规、居民公约等墙画连成画廊,搬个小板凳便可以坐到巷口议事,居民还自发让出了自家一间房作为代表联络点……在接待选民登记表上,记者甚至看到有留言“晾晒的鞋子掉落楼下住户,楼下常年没人,希望帮忙联系”,落实情况那一栏写着“已解决”。

“这说明居民对人大代表充分信任与信赖,什么事都可以找代表。”泰州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说。海陵区城中街道还将40名各级人大代表和代表议政会成员下沉到66个网格,在代表家门口统一张贴“人大代表户”标牌,并制作“代表履职网格地图”,推动代表亮身份、每个月至少两次下沉网格走访。

专业化:专业人干专业事、小阵地大能量

7月5日,泰州市姜堰区罗塘街道中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大会议室座无虚席——省、市人大代表,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副校长杨凤辉正在就暑期家庭教育开展公益讲座。

“快中考了,能组织教育界代表给大家说说怎么缓解考生心态吗?”去年6月,一位居民在中天社区的意见箱留下了这样一张字条。“看到字条后,社区第一时间就组织了公开课,效果特别好。”姜堰区人大代表、中天社区党委书记黄晓慧介绍,这一公开课也让他们动起了心思,能不能让区里教育界5名省、市、区人大代表“组团”,常态化开展社区教育相关服务?大家一拍即合,“奉杏”工作室随之成立,截至目前已举办10余次各类教育社区讲座,开办社区公益暑托班320课时,覆盖惠及社区群众1500多人次。“周边一些社区也有需求,我们便接着推出了‘行走的代表工作室’,除了定期在中天社区开展活动外,不定时走出去。”黄晓慧表示。

“这一形式不仅能把信息、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去,还能聚集信息,广泛收集到群众对我们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杨凤辉说,“比如家长很关心我们的营养餐、体育活动这些方面,我们收集整合了意见之后,从校长层面来进行一个前瞻性的顶层设计,推进了我们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过程。”

“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打破了代表层级和区域限制,将代表的专业特长与群众个性化专业化需求精准对接,更好地发挥了地方人大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近年来也成为不少地方的新尝试。如姜堰区办城事人大代表工作室,由11名市、区城市建设管理专业型人大代表组成,成立以来,已收到有效建议上百条。“每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所提的关于城市建设方面的建议占了总数的20%左右。”工作室成员、姜堰区人大代表、住建局村镇建设科科长陆智慧介绍说,“城建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和统筹规划,通过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参与,能更快速地聚焦,真正解决问题。”如今年以来当地不少居民反映锻炼的场所缺乏公厕,出现了随地便溺的现象,“调查后发现当初是由于地形限制,公共设施布局上有所欠缺。我们就将相关情况跟城管、住建进行对接,形成了解决方案,打造出了一个更友好的劳动者服务驿站,现在在全区多个地方推广。”那一刻,陆智慧满是成就感。

(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编辑/赵梦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