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有着美丽乡村称号的戴楼街道红岭村的游园广场总是笑声不断,早早起来的村民在游园里散步、晨练、跳广场舞,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村民们把这一切归功于乡村治理。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坚持问题导向,以党建为抓手,围绕基层组织架构、为民服务效能、乡村治理成效三方面探索创新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途径和载体,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构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增添“红色动能”。

建强组织建设“主心骨”


(资料图片)

“我们小区的党员楼栋长陈政多次爬屋顶查看,制定维修方案,积极沟通协调申请维修基金,解决了多年的屋顶漏水难题。”日前,丽水天景小区居民董金钟夸奖道。

金湖县打破原有行政村的治理模式束缚,积极完善组织体系和基层治理方式,以2-4个成员村的规模成立11个中心村党委,带领32个村(社区)共治共享、抱团发展,通过组织共建、队伍共育、活动共办,推动成员村携手进步、共同发展,有效解决村(社区)党组织“单打独斗”的问题。

该县还推行农村党员“一方隶属、双重管理”机制,实现基层党建、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实事等工作同步推进、统筹管理,变“小支部单打独斗”为“大党委聚力出拳”,形成了“1+1>2”的聚势效应。在织密组织体系上重点发力,以“两网”融合促治理,在429个治理网格成立党组织,选配898名党员楼栋长(中心户),明确“五带头”职责任务,按照“七个一”标准设立126个红小村议事小院,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实现基层治理“一张网”,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绘就为民服务“同心圆”

“我们村通过协商议事,开展公共空间治理,盘活了村里闲置资源,让农民有钱赚,集体增收入,空间治理规范了。”在戴楼街道楼庄村说起有事好商量,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为践行为民服务宗旨,金湖县开展“认人知民情、认事解民忧、认亲暖民心”党员联系群众“三认”活动,将大走访作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必修课”,发放民情联系卡2万余张,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600余件,常态化“跨进百姓门槛,走进群众心坎”,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该县坚持做优阵地服务功能,围绕就业指导、卫生健康、扶贫帮困等群众需求,制定“社区服务清单20条”,开展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门七件事”活动,免费为群众提供量血压、洗衣服、修家电、收快递、找医生等服务,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群众愿来、人气常聚”的福地。截至目前,148名党员医生定期赴村义诊,1万多名农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诊疗服务;800余名党员志愿者为群众提供量血压、测血糖、修家电等服务,实现党群活动有“热度”,群众内心有“温度”,党群服务有“力度”,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谱写乡村治理“协奏曲”

“目前我已经有40多分了,都是日常参加一些志愿服务得来的,今天准备用积分换点生活用品。”在金港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积分超市门口,老党员主立安开心地说。

为提高乡村治理成效,金湖县以小切口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探索推出“党员红色积分,群众公益积分”管理模式,通过志愿服务“小”积分,撬动乡村治理“大”资源。

党员通过参加组织活动、志愿服务等获得红色积分,形成正向引导,群众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治安巡逻、环境整治等获得公益积分,积分可在公益超市兑换商品或服务。同时,将积分作为“最美家庭”“卫生示范户”“十星文明户”等评先评优的依据,推动社区形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团结和谐、热心公益的社会氛围。通过“小积分”,“不想干”“躲着干”变成“比着干”“争着干”,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大治理”格局逐步形成。截至目前,通过“积分超市”这一载体,全县累计吸引6937户主动参与,其中包括党员1213户,最高个人积分达230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