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6月8日,南京大学跨学科、跨专业本科课程建设研讨会暨《表象文化:色彩》新书发布仪式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
“表象文化论”课程,是南京大学和东京大学于2005年启动的高校通识教育方面的国际化合作项目。这门课程涉及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科学研究众多领域,是站在学术研究前沿的一门课程。该课程1986年在东京大学首创后,由于它在研究方法上打破了领域之间的局限,在日本的高校中被广泛学习和推广。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新文科”建设,南京大学高度重视本科生通识教育,贯彻“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理念,深入推进面向全体本科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收获了不少经验和成果。在通识教育中引进的日本东京大学“表象文化论”课程是其中的一个典范。东京大学派遣5至6位教授,每年3月份在南京大学进行集中授课,课程结束后学生提交论文,由东京大学任课教授给予成绩评定,合格者获得南京大学研究生课程相应的学分。学生们表示,这样的课程广泛接触了以往在本专业的学习中不太涉及的知识领域,提高了自己在知识修养方面的兴趣。同时,这些课程都具有极高的学术性,将学术研究融入到通识教育中,让学生看到了各个研究领域的深度。
基于“表象文化论”课程2016年教学内容出版的《表象文化:色彩》,以“色彩”为主题展开论述,书中的七篇文章,论述视角各异,令人耳目一新。例如,书中收录的第一篇文章《美术与色彩》,作者是美术史学家三浦笃教授,该文以近百幅美术作品为例,围绕“颜色”这一话题,跨时空地追溯了西方的美术发展历史,并探究日本美术作品中颜色的文化意义。书中的第二篇文章 《夏目漱石〈我是猫〉中猫毛的颜色》,作者是被称为“夏目漱石研究第一人”的日本文学学者小森阳一教授。这位教授解读《我是猫》的视角十分独特。他以猫毛的颜色、猫的名字为切入点,运用文学史和美术史的交叉研究方法,对小说加以深度剖析,并在世界文学的视域中对该作品进行定位。
南京大学以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建设为重要抓手,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通识教育模式,为社会输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全面人文素养的、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
(来源:江苏广电南京中心站/王智斌 编辑/周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