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信息飞速流转的当下,一封封来自湖湘大地的家书家信,却依然承载着最质朴的牵挂、最深厚的家国情怀。它们或纸页泛黄,却字字滚烫;或语言平实,却满含温度,既是个人情感的真挚流露,更是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心怀家国”精神的生动缩影。湖南文明网联合红网时刻特别推出“湖湘家书家信精选作品展示”,一同浏览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透过书信感受亲情的温暖,聆听湖湘儿女的心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亲爱的父亲:
展信佳!
秋深了。窗外渐浓的夜气浸透窗棂,远处偶尔几声寒蛩低鸣,衬得寂静更深。这样的夜里,清冷中记忆竟格外喧腾起来,像老墙上蜿蜒的藤蔓,牵动我心中最细微的根须——我想起了厨房灶膛边您被火光映红的侧脸,那跳动的、温暖的火焰,瞬间把我带回二十年前同样寒冷的秋夜。
童年:灶火微光里的沉默高山
那时节,最怕的是冬日。深秋的寒气就已透过土墙缝隙,刀子似的钻进骨缝。记得最清的是您每晚归来,必先蹲在灶前忙碌的身影。炉膛里枯枝噼啪作响,橘红的火苗舔着冰冷的锅底,也映亮您额前薄薄的汗珠与专注的眉眼。升腾的热气裹挟着饭菜的朴素香气缓缓弥漫,冻僵的指尖便一寸寸暖和起来。我常在矮桌边对着煤油灯写写画画,偶尔抬头,目光必定撞上您被火光勾勒得暖融融的脸庞——那是我小小世界里最可靠的磐石与最温柔的灯塔。您极少说话,可灶火的温度、空气里食物的暖香,还有您专注添柴拨火的低姿,无声地告诉我何为依靠,何为无声的承担。
少年:倔强锋芒下的无声守望
后来,青涩的翅膀初初硬了几分,便自以为足以劈开所有的风。高中那年,我痴迷于文学,整日埋首于小说诗歌构筑的虚幻城堡之中,现实中关乎前程的功课却被抛诸脑后。成绩单像一个刺眼的耻辱标记,刺伤了您的心。那次,您的手高高扬起,带着田野劳作积聚的千钧力道,却最终未落在我身上,只是重重地砸在坑坑洼洼的木头桌子上——“嘭”的一声闷响。桌子在颤抖,我的心也在颤抖。旋即您转身离去的背影,僵直、沉重,像一根被骤然压弯却不肯折断的老竹。那一刻,我看到了您眼中深重的失望,以及失望之下,那被我的倔强刺伤的痛楚。那声闷响,至今仍回荡在我心底最深处,惊醒了我的沉沦。
成年:远行的翅膀与未拆封的退路
工作离家后,才更懂得“父爱如山”的分量。翅膀硬了,总想飞得远些去看看。刚工作时忙得昏天黑地,给家里打电话也常常敷衍。直到有一次回家,看到您拿着放大镜费力地看药瓶上的小字,或者对着手机屏幕皱眉,我才猛然惊觉,时光的刻刀也在您身上留下了痕迹。那个曾经轻松把我举过肩头的父亲,如今也为几根白发、几道皱纹叹息了。电话里,您不再总是问我“成绩如何”“钱够不够花”,而是变成了“按时吃饭”“别熬夜”“注意安全”。我渐渐明白,您的爱,从幼年时无微不至的呵护,到读书时的默默支持,如今已沉淀成最深沉的牵挂。
岁月无声,流年暗换。我已在这城市站稳脚跟,如同您期望的那样。您却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固执地保留着农人的身份。每一次电话,您总简短地报一声“都好”,绝口不提身体的酸疼或田间的辛劳。直到那次归家,我才在您床头那个褪色的饼干盒里,偶然窥见了秘密:盒里装着几张我中学时代的奖状,纸页已然泛黄翘边,却被您用塑料纸仔细包裹着;几张我在城市里随意寄给您的风景明信片,也静静躺在那里;最下面是几张存折,薄薄的,上面尽是小额存款的笔迹。母亲告诉我,您常说:“娃在外头,不容易。”那存折上的点滴,是您一寸一寸从土地里抠出来、从牙缝里省出来的,是您为孩儿在远方预留的退路与底气。捧着这个沉甸甸的盒子,我瞬间溃不成军。原来您无声的承担,从未因我的离巢而卸下,它以另一种更沉默、更深远的方式,穿透千里时空,持续托举着我的生命轨迹。
当下:秋凉灯暖,惟愿安康
今夜,窗外的秋意又深了一层。案头的灯,散发出稳定柔和的光芒。父亲,此刻我想起了您粗糙手掌的温度,想起了灶膛里跳跃的火苗,想起了村口您被晨光拉长的身影,想起了床头那个沉甸甸的饼干盒子……这些记忆的碎片,在秋夜的冷寂里汇聚成一股暖流,无声地流淌过我的心田。
您渐渐老了,如同院中那棵您亲手栽下的老槐树,枝干嶙峋,却愈发沉默地扎根于土地。您依旧不爱多言,所有的关切都凝练成电话那头一声短促的“都好”,或是在我归家时厨房里骤然密集起来的锅碗瓢盆声。我多么希望能抵御时间的洪流,多么希望那灶火边的温暖侧影永不消逝。然而岁月何曾饶过人?我只能祈愿,时光能对您再温柔一些,让霜雪落在您鬓边的脚步再迟缓一些。
父亲,请务必保重身体。天气转寒,早晚记得添衣。您粗糙却有力的手掌,曾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也曾在我迷失时,稳稳地托住我的方向;您沉默如大地般的承担,早已成为我生命河床最稳固的基石。您本身,就是故乡在我血脉中最深沉的烙印,是风雨中永不熄灭的那盏灯。纵然秋深霜重,只要想起您,心中便自有灯火长明,暖意恒温。
祝您安康!
爱您的女儿
2025年10月10日
扫码去写信
旧信、新笺皆珍贵,我们帮您传达和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