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神魔”唐尚珺终于要向高考告别了。

6月9日上午,参加完人生中第15次高考的唐尚珺发文称,“是离开的时候了——永远的18!”配图是五张宿舍照片,他收拾好书包、行李,提着装满生活用品的塑料桶离开宿舍。


(相关资料图)

有网友在评论区提问:“如果还是没考上清华,你还要接着考吗?”唐尚珺回复称,该别人替他继续了。

读理科的唐尚珺曾执拗地怀着一个“清华梦”,为此,自2010年起,他在广西各地瞒着家人进行了漫长的复读。如今,再过8天,他即将以高中毕业生的身份迈入34岁。

“清华不太可能,‘985’没问题”

日前,唐尚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应该是自己参加高考的最后一年,“真的想通了,不执着了,因为不是执着就可以了,而且现在也有年纪了。”唐尚珺坦言,“自己认清现实了,没有那个实力。”

广西的高考改革也是促使唐尚珺决定退出高考考场的原因之一。潮新闻记者了解到,2023年高考是广西文理分科的最后一届考生高考,自2024年起,广西将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后的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即不再分文理科。

谈及今年的高考,唐尚珺表示“清华不太可能了,上‘985’没问题。”他在考虑学师范专业或农学,大学毕业后从事教师行业,“说不定工作了再继续我的想法”。

6月10日,纪录片《高十》导演、唐尚珺的朋友何汉立告诉潮新闻记者,在今年备考时,唐尚珺已打定主意这是他人生中最后一场高考,“这次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会去读的。”何汉立相信,唐尚珺不会再食言了。

复读14年,唐尚珺的最佳高考成绩达到646分,并先后被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录取,却一次次放弃就读。

身为唐尚珺最好的朋友之一,何汉立自2014年起跟拍他三年,创作了纪录片《高十》,也由此让公众关注到唐尚珺漫长的复读。在何汉立看来,唐尚珺之所以屡次放弃去名校就读,是“命运弄人”。

唐尚珺(纪录片《高十》截图)

2016年,第8次参加高考时,唐尚珺被中国政法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录取。可恰逢父亲癌症晚期,在亲情和个人前途面前,他选择了亲情,领取几万元奖金为父亲治病。

六年后,唐尚珺被上海交通大学护理专业录取,他接受采访时表示,得知被上海交大录取很高兴,但是护理专业不适合自己,他也去争取过想换专业,但无法实现,“我也纠结了好些时日,到底要不要去读,最后选择了放弃。”

何汉立说,唐尚珺一直想学机电、电子等技术类专业,但为了不让高考志愿落空,每次填报,他都会选择服从调剂,“但调剂的护理专业和他的理想确实偏差很大。”

更多时候,唐尚珺总是对在高考考场上发挥不佳耿耿于怀。过去这些年,何汉立劝过唐尚珺无数次,“这次去读吧。”何汉立回忆说,“有几次,他都答应我去学校报到,结果,他只是去学校逛了逛,最终还是不甘心去读。他陷入一种不断循环的幻想,总想着只差十几分,就能去更好的学校,下次高考再做对一道题,结果可能更好。”

唐尚珺的书桌

被高考困住的人生

随着年龄增长,为高考投入的赌注越来越大,何汉立感觉这个同龄伙伴的人生被高考困住了。

唐尚珺曾向潮新闻记者坦言,这些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一是时间,二是亲情。时间或者说青春,更多是对我个人的影响。但对于亲情,是我最愧疚的。”

唐尚珺称自己的生活处在一个尴尬、窘迫的境地,犹如困在泥潭中,抬起一只脚,另一只脚又陷入更深,“我也很想脱身,迈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有新的开始。这些年做过的事,走过的路,这都是我自己的选择,一路走来,也会感慨唏嘘。”

2021年,当唐尚珺第二次考入广西大学时,他曾向河汉立透露出自己的悔意,“三年前他就考上了,他说如果那时去读就好了,已经快毕业了。但他如果现在去读同一所学校,相当于这三年白费了。”在何汉立看来,彼时,唐尚珺已经放弃对清华大学的执念,“这几年,他已经开始向现实妥协。”

唐尚珺收好行李离开宿舍

何汉立告诉潮新闻记者,在今年备考时,唐尚珺已打定主意这是他人生中最后一场高考,“无论结果如何,他这次都会去读的。”

“现在他的意向专业首选是师范,其次是农学。”何汉立说,这是自己给唐尚珺的建议,“毕业后做教师,能够把人生经历转化为就业资本。”这一次,何汉立相信唐尚珺听进去了。

为高考奖金多次复读?

有网友曾质疑唐尚珺成为“高考钉子户”,是为了高考奖学金而一次又一次复读。唐尚珺回应称:“我没有想过靠高考赚钱,我只是想尽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高考改变现状。”

“他复读平均每年只能拿到一两万元的奖金,基本只够生活费。”何汉立说,有一年,唐尚珺选择去柳州一所高中复读,既没有奖金,还要自己交学费,“他希望换个环境,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唯一的目标就是去更好的学校读书。”为了赚取生活费,唐尚珺经常在寒暑假打工,做家教、送外卖、也去工厂当临时工。

唐尚珺的书桌

何汉立和唐尚珺都出生于广西上思县的农村家庭。尽管不支持反复高考,但同样经历过困窘生活的何汉立理解唐尚珺想凭借高考改变命运的初衷。“唐尚珺背后,还有很多大家看不见的千千万万个唐尚珺。他们为什么都不约而同地走上这种曲折人生,不惜以宝贵的青春为代价?”何汉立说,自己拍摄纪录片《高十》就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这背后是唯分数论的整体教育环境,尽管一直在推动素质教育,但具体执行下来,地区差异很大。这种价值取向像看不见的手,始终左右着学生的人生选择。”何汉立发现,选择多次复读的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比如偏远的西部乡村。他分析说,一方面,贫穷限制了人们的出路,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没有优厚的资源条件,视野狭小,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因为没有其他途径可以改变命运,只能被迫地一条路走到底。另一方面,社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偏远乡镇缺乏好老师,教育模式仍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学生缺乏开明的引领者。

“他们都有各自的苦衷,比如个人性格、家庭问题、考试发挥失常、填报志愿失误……”但何汉立相信,如果这些学生有优秀的老师做好人生方向的引导,或许很多人不会让自己的人生无限停滞在高考中。

何汉立呼吁,希望大家对唐尚珺的关注不要只停留在个人,目光跳出来,要看见无数在高考路上煎熬着的复读生,看见个人选择背后的时代洪流。

在微博账户的个人简介中,唐尚珺写道,“未在适当的年纪做该做的事,非执意为之,只后知后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