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视觉、云服务、无人机等产品,在疫情下成为企业持续稳步经营的“利器”—— 

硬科技添柴“非接触式经济”

□苏报驻园区首席记者 董捷

当前疫情下,苏州工业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化危为机,通过不断创新,掀起发展“非接触式经济”的热潮,智能语音交互、机器视觉、云服务、无人机等软硬件产品,为企业持续稳步经营提供了新的机遇。

抗击疫情,科技企业发挥“领头羊”作用

在这波抗击疫情、以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浪潮中,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

从事机器视觉研发的园区科技领军人才企业——瑞威盛科技的创始人熊雪晖表示,面临严峻的疫情大环境,公司克服困难、砥砺前行,聚焦园区智能制造主导产业,在主要业务领域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继续服务新能源领域龙头客户,截至2月底,主营业务订单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超220%。

疫情给技术服务带来了不小的难度,瑞威盛公司大部分技术人员只能远程办公,订单执行效率初期受到严重影响。熊雪晖说:“针对这个问题,团队改变思路化‘危’为‘机’,积极推动产品服务上云,组织研发力量集中攻关,降低产品部署难度,并完成了首次产品云部署,顺利通过验收,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另一家园区科技领军人才企业——云创智行继2021年10月推出两款无人清扫车之后,今年春节后,克服疫情影响,快马加鞭将新品首次投入商业化运营,目前该公司产品已经覆盖南京、无锡、杭州、太原、宜宾等城市,其中已经有两个城市正在筹备落地,其余的还在对接中。

疫情期间,部分重大项目经营稳中有进。江苏集萃中科先进光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碧琳告诉记者:“我们公司的经营目前比较顺利,有两个项目在谈首轮融资,三个项目申报了园区领军项目,公共服务平台的方案也基本确立了,开拓了一些新的重要客户渠道。”

据悉,这家由中科院光电所发起,江苏省产研院、苏州市产研院及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参与共建的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将整合以光电工程材料与元器件、光电感知技术、光学整机为代表的光电产业链,吸引培育具有“卡脖子”技术攻关研究和产业化能力的“硬科技”企业,形成世界领先的光电产业技术基础研发平台,成为国内光电产业的赋能核心和助推器。

危中有机,“非接触式经济”成突围点

以创新引领企业走出疫情困局,需要转型。

这两天,园内企业——清睿智能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朱奇峰忙得不可开交。“我们推出的智能学习硬件——清睿智能语音笔上市后很快就售罄了,正在准备第二批销售。”朱奇峰说。

清睿智能是一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供英语口语教育产品的高科技企业,它原本的商业模式是以软件和服务为主,目前正在推出的智能学习硬件,让该公司在校园渠道之外开辟了两条新的战线:一条是商场超市线下销售,另一条是虚拟人在线直播。

“最近我们一直在深入思考,如何以创新的力量来抵御疫情影响。”朱奇峰说,“疫情让我们的校园渠道难以为继,我们正在尝试将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语音教练Ms.Ayne从原来的学校课堂教学助手,转型成为具有网红属性的智能数字虚拟人,通过直播方式开展词典笔等智能硬件的销售。”

在朱奇峰看来,疫情对很多科技企业的促销活动都有影响。今年3月,公司原计划要在苏州总部开一个招商会,但受疫情影响,会议已经无法举行。“因此,数字人、元宇宙、在线直播等技术手段将成为我们公司今年的一个重点探索。因此,要鼓励企业利用技术创新,走出新路,建议政府对这项工作进行一定的扶持和推动,本质是用补贴推动商业推广方法创新,予以总结推广。”

疫情期间坚持研发、频频推出新品的,远不止清睿智能一家。而这些新品往往聚焦于防疫最需要的“非接触式经济”。这两天,无人机管理系统研发企业——星逻智能在紧锣密鼓筹划一场新品发布会。“我们即将推出一款针对光伏产业巡检的新型无人机,这将助推疫情期间的‘非接触式经济’发展。”公司市场部负责人王雪雁说。

创新活跃,困境之中实现韧性增长

在园区,企业技术创新依然保持高度活跃。

作为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最大的培育基地,苏州国际科技园拥有700多家在园企业,其中大多数属于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疫情期间,苏州国际科技园毕业企业、国内领先的智能语音交互技术研发企业——思必驰推出的智能办公设备产品,切实解决了人们远程会议办公、网课学习的需求。整合智慧办公解决方案,“思麦耳360°降噪会议麦克风音箱”“和鸣转写一体机”等产品获得办公一族的青睐。

云庐科技自主开发的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工业软件——非线性多物理场耦合仿真云平台“云朏”经过将近半年的内测之后,即将在近期对外公测;旭创科技推出了800G的高速光通信模块;苏大维格攻克了纳米波导光场镜片批量化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加深在AR/VR显示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布局。

“应对疫情挑战的核心仍在于创新。”苏州国际科技园一位企业负责人说:“政府对企业的帮扶让我们铭记在心,希望接下来能在政府的鼓励下持续创新,探索出整个产业走出疫情困局的创新之道。”

推荐内容